優(yōu)選答案中山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的前身數學系,始創(chuàng)于1924年。隨著學科發(fā)展,1997年7月11日擴建成學院。目前,學院下設數學系、統計科學系、科學計算與計算機應用系等3個系,數學研究所、計算科學實驗室(廣東省重點)、計算科學與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復雜系統研究中心、計算機視覺研究中心等5個研究機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科分布均衡,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比較合理。著名數學家、“現代數學之父”姜立夫先生等曾長期在此執(zhí)教。截至2013年初,學院有專業(yè)教師88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6人、高級講師4人,講師18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其中3人被列入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 6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人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引進人才,2人入選教育部“優(yōu)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8人入選“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學院擁有數學、統計學兩個一級學科,在2012年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評選中,雙雙入選;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的第三輪學科水平評估中,均位于前10%。本科教育涵蓋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3個專業(yè),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于2002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y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yè)于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yè)。研究生教育設有基礎數學、計算科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信息計算科學、統計學等7個科學學位的博士生、碩士生專業(yè),應用統計1個專業(yè)學位的碩士生專業(yè);1998年和2012年,學院分別取得數學和統計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學院致力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fā)并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2項,杰青項目4項,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8項,國家自然科學102項。同時,注重把數學與計算機、信息、生物等學科緊密結合,配合廣東省在信息產業(yè)、醫(yī)學統計、生物信息、圖像處理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并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同時,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合作,聘請了美國加洲大學伯克萊分校的陳省身教授,菲爾茲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丘成桐教授等國際著名的數學家為名譽教授;聘請了美國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許躍生教授、加拿大Concordia大學C. Y. Suen教授等國內外著名學者20余人為客座(兼職)教授。各學術帶頭人均與歐美及港澳地區(qū)的學者有著緊密的聯系,每年都有十幾人次到美國、歐洲、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學院與法國巴黎高師、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普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有長期的聯合培養(yǎng)、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