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這句歌詞是哪首歌里的
這句歌詞出自李叔同的歌曲《送別》,具體歌詞如下:

歌曲:送別

歌手:李叔同

作詞:李叔同
作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歌詞: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惟有別離多
擴展資料:
《送別》曲調(diào)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后期盛行于美國,由涂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lǐng)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diào)創(chuàng)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diào)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參考資料:送別_百度百科
高學歷的古風歌手你知道哪些?古風音樂是21世紀新出現(xiàn)的一種音樂風格,其特點是:歌詞古典雅致、措辭整齊,宛如詩詞歌賦,曲調(diào)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樂器,不同于搖滾音樂的金屬感和古典音樂的厚重感,古風音樂自有其獨特的中國式美感。整首曲子較為悠揚,夢幻,讓人仿佛回到小說中的那些古風場景。
下面有一大撥的高等學歷的古風歌手來襲:
河圖——吉首大學(這是本科,不過圖大是個博士后?。?/p>
HITA——中國傳媒大學
安九——清華大學
鎖心玉——清華大學
奇然——上海戲劇學院(蒙奇奇明年大學畢業(yè),好?。?br>恨醉——中國傳媒大學(大三,當年的“墨村招未成年始于恨醉終于恨醉”我一直記得)
徒有琴——中央音樂學院(大三,這也是個似乎從初中開始就自己作曲編曲的天才)
檀燒——香港中文大學(檀燒燒太完美,學歷、氣質(zhì)、美貌什么都有)
清水秋香——復旦大學
周曉航——北京大學(我一直不覺得航妹子是帥哥,但我一直覺得他長得很精致)
五色石南葉——復旦大學(五哥西裝簡直美哭了。咦,重點不對..........)
銀臨——南京大學(東籬和頭牌都說后悔沒有買銀臨的專輯,我的兩個男神都后悔了,我怎么可以不后悔?。。。?br>玄觴——陜西師范大學
董貞——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畢業(yè),雖然商業(yè)化對的徹底,但她確實也唱著古風)
云の泣——武漢大學
桂震宇(米子)——中央音樂學院(米子出身于古琴世家古琴世家啊,他的古琴是歐陽修的琴啊,世上獨此一把啊,價值兩億啊?。?br>少司命——浙江大學(大三,去年還去香港交流了╮(╯▽╰)╭)
braska——北京電影學院(今年就要畢業(yè)了的我的卡卡男神?。?br>東籬——湖南大學(今年大四,不過麗麗的專業(yè)是建筑系,本科要讀五年)
晃兒——清華大學(我終于遇到四川的古風大神了,真不容易╮(╯▽╰)╭晃大炮的研究生什么的好像是在浙大讀的)
丟子——香港中文大學(丟主席好偉大,為了古風放棄了自己高大上的工作)
沒有羊先生——香港大學
只有影子——臺灣國立政治大學
小曲兒——中國礦業(yè)大學(連續(xù)三年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的前三名啊,曲爺太牛了,我心里的古風圈第一男高音)
小W——武漢大學(昨天和婧婧說起小W她還以為是班長。。。。。)
夢嵐——北京大學(好吧我不熟女歌手)
司夏-西國の海妖——復旦大學(至于在日本那個學校留學我就不造了,汐音社的人都太低調(diào)了)
Finale——中國傳媒大學(樓姐的強大不解釋,多年來我心里的第一詞作)
Winky詩——牡丹江師范學院(班長的學校有多少人說他是學霸,可是班長詞曲唱奏全都會不是嗎,至少會五種樂器,跪了)
商連——南京大學(商連的詞好有靈性)
琉輝——清華大學(我最不能忍的就是好多人說琉輝受相攻音,人家是全國氣功大賽的冠軍冠軍啊魂淡)
赫赫kazuki——四川大學
橙翼——浙江大學(西裝加眼鏡,橙翼簡直是要讓我流鼻血嗎)
葉洛洛——福建師范大學(聽到詩詩說葉洛洛是男生的時候我完全不敢相信啊,怎么可能是個男生,唱歌聽不出來為什么平時說話我也沒聽出來!這不科學)
熙影CRITTY——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鴉青——云南師范大學(其實看到鴉青我就會想起誠叔,這是我第一個退圈的男神,我只能說求不要再去扒男神們的三次元了,男神離開了才去哭,不如好好守護男神,不管事情真相究竟是什么,我都深愛誠叔)
Mr魚——廣西大學(神后期啊,好多歌的后期都是他)
出自:近現(xiàn)代李叔同《送別》
原文: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譯文:
長亭古道,送別故人,青草碧綠仿佛能夠延伸至天際。晚風吹拂著柳枝輕動,斜陽依依,山水疊嶂。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經(jīng)天涯海角,萬水千山,能留在身邊的能有幾人呢?
天的盡頭,海的角落,當年的同學(知交),如今都散落到天涯海角。一壺濁酒嘗盡剩下的歡樂,今夜別做那種讓人心寒的夢了,別讓美夢變寒冷。
長亭古道,送別故人,青草碧綠仿佛能夠延伸至天際。此次離別什么時候能回來,到了回來的時候要盡快回來。
天的盡頭,海的角落,當年的同學(知交),如今都散落到天涯海角。人生難得有相聚的機會,所以好好珍惜,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擴展資料:
《送別》是弘一法師出家前所作送別歌,也是送給摯友許幻園的歌曲,曲調(diào)極為優(yōu)美!這首歌詞共三段,一、三兩段文字相同。第一段寫景,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等典型的意象。
“長亭”、“古道”是古人送別之處,“芳草”在古詩詞中暗喻離情,“晚風拂柳”寫惜別,“柳”與“留”諧音,古人常用“折柳”表達遠離愁別之情。笛聲往往顯得哀婉幽怨,表達離別的愁緒。
“山外山”指路途遙遠,天各一方,在“夕陽”之下,只感受到友情的溫暖、斜陽的溫暖、晚風的溫暖。這一段是環(huán)境的描寫,但卻描寫離別場景下,渲染的離別時的哀怨。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表現(xiàn)離別的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shù)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好不容易的幾個知交還散別大半。此時一別,何時再見?只好“一杯濁酒盡余歡”,一種無奈的凄美油然而生。
最后,用“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強調(diào)以后進一步的思念,惟有夢境。第三段重復第一段,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復,形成一種悠遠回環(huán)之美。
整曲《送別》歌的歌詞清新淡雅,情真意摯,既有古典詩詞的神韻,又通俗易懂,全歌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人在別時,聽起來就倍感凄涼。
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中國處于新舊交替的時候,許多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常對未來迷茫,《驪歌》所傾訴的迷惘惆悵之情很能代表當時大所數(shù)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心緒,因此獲得廣泛的喜愛,并且賦予這首歌以當時的歷史感和時代感的品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送別歌
你覺得現(xiàn)代歌詞哪一首的曲調(diào)最接近《送別》?—— 李叔同《送別》會唱歌的中國人,多數(shù)都會唱李叔 同這首《送別》。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范任教的李 叔同,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它屬 于李叔同早年創(chuàng)作的“學堂樂歌”。所 謂“學堂樂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 負的知識分子,鼓吹音樂對思想啟蒙的 重大作用,積極提倡在學校中開設(shè)音樂 課。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 子,借當時流行于日本和歐美的曲調(diào), 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此外,“學 堂樂歌”還常常采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 寫新的歌詞。李叔同的《送別》,就具 有這些鮮明的“學堂樂歌”特點:一是用 古典詩詞體填寫歌詞,二是選用美國流 行曲調(diào)作譜。不了解這些背景,難免會 對《送別》不同于現(xiàn)代歌曲的某些特 點,感到困惑和不解。 為送別朋友而賦詩,是中國古典詩 詞的一個基本母題。送別詩,是唐詩宋 詞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李白《送友 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蓖?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 故人?!保ā端驮拱参鳌罚┩醪?的:“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齡 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 壺。”(《芙蓉樓送辛漸》)都是送別 詩中千古流傳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 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 孫去,萋萋滿別情?!迸c李叔同的《送 別》,有許多的相通之處。 《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 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長亭飲酒、 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 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 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首歌詞,把 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集大 成”的沖擊力,強烈震撼著中國人的離 別“集體無意識”。所以,《送別》也就 成為中國人離別的一種文化心理符號。 古代送別詩,一般都是為送別某一 個朋友而寫的,是實有其人。但耐人尋 味的是,根據(jù)目前的材料,還看不出李 叔同的《送別》是寫給哪一位朋友。在 我看來,《送別》并不是為具體的友人 而寫,而是一首無所明指的象征送別 詩。《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寫 景”,寫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具象情 景;第二段則是抒情,抒發(fā)知交零落天 涯的悲慨;第三段從文字上看,是對第 一段的重復,其實不然,是文字重復而 意蘊升華:經(jīng)歷了“送友離別”,而感悟 到人生短暫,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 寒意。整首歌詞彌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 感,深藏著出世頓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別》實際上是用無所 明指的象征,傳達出李叔同送別朋友, 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覺悟。所以, 《送別》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 驪歌;而是李叔同即將告別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