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留學名校申請攻略,留學之家作品集輔導老師專業(yè)解讀


交互設計的核心,其實就是“以人為本”,而“設計”只是構建交互方式的一種手段。很多學生在表達他們所理解的交互設計時,往往都只停留在APP設計、網頁設計、AR/VR等技術應用層面。其實,這些技術都是為人服務的。喬布斯說:“你必須首先從顧客的體驗著手,然后再回到技術層面。”交互設計的任務就是發(fā)掘真實世界中某些特定場景下的特定人群的痛點,并將其轉化成需求。

交互設計留學名校申請攻略,留學之家作品集輔導老師專業(yè)解讀


交互設計留學名校申請攻略,留學之家作品集輔導老師專業(yè)解讀

2020申請季,、藝術留學在交互設計專業(yè)申請申請學員占比有明顯提升,學員錄取院校覆蓋卡內基梅隆大學、皇家藝術學院、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中央圣馬丁、坎伯韋爾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悉尼大學、愛丁堡大學、昆士蘭大學、悉尼大學、莫納什大學等海外名校。貼合海外錄取標準的教學體系、專業(yè)的師資團隊嘻嘻相關,近期,武漢校區(qū)的董老師,為同學們分享解讀了專業(yè)知識,給予了很多實用的建議和指導。

交互設計留學名校申請攻略,留學之家作品集輔導老師專業(yè)解讀

大家眼中的董老師是特別專業(yè)負責、理性嚴謹的,幫助同學們實現藝術留學夢,交互理論、技術、軟件、硬件,每堂課都干貨滿滿。曾就職于華為的董老師,項目經驗豐富,發(fā)表學術論文、出版專業(yè)書籍,拿過多項設計大獎。畢業(yè)于南安普頓大學交互設計MA,現任藝術留學交互設計導師。在作品集教學經驗豐富,幫助學員成功錄取到康奈爾大學、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等海外名校。

不讓同學們局限在單一的專業(yè)里,他擅于把平面、交互、工業(yè)等不同領域的設計整合到一起,實現從01的質變。從英美澳等國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模式出發(fā),通過扎實的理論基礎課程和完整的設計流程,幫助學生們夯實從理論到技法的基礎知識。董老師經常建議大家:要熱愛思考,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他經常啟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新思維,探索自身的可能性,引導他們做出更有創(chuàng)造力的項目。

董老師座無虛席的公開課

案例1:“剛”出4個專業(yè)7封offer

來自武漢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李同學申請到了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拉夫堡大學、布魯內爾大學、創(chuàng)意藝術大學等錄取offer。做交互設計項目課時表現出很突出很“剛”的特質,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容易產生質疑。做項目時,這種特質讓他“與人斗,其樂無窮”,一對一輔導課像是老師和他之間辯論。好奇與批判性是殺手锏,最終獲得6所高校涵蓋4個專業(yè)共7封offer,足可見個人魅力是可以跨越專業(yè)限制的。

案例2:3個月全程線上學習斬獲TOP院校offer

產品設計專業(yè)的王同學申請到了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拉夫堡大學等海外院校的服務設計和創(chuàng)新設計錄取offer。她算是集主動、自信、糾結、拖延于一身的矛盾體。不過,她每次上課都是基于前一節(jié)課認真完成作業(yè)并且有所積累和反思的前提。僅3個多月的完全線上學習,也能讓她拿到全球服務設計Top5的offer。

關于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和素材積累

生活就是靈感來源。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經歷,平日多留心一些有趣的事情,多讀書,多反思。靈感中的亮點則需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身體力行,只要善于溝通與思維發(fā)散,多做嘗試,爛大街的項目主題也可以做出特色。強烈建議大家平時多給自己的大腦和電腦做案例累積,最好養(yǎng)成定期瀏覽網上優(yōu)秀作品或看展覽的習慣,并多主動品析優(yōu)秀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思路。

出國留學交互設計專業(yè)準備?

堅定信念,時刻保持好奇心和包容性,并不斷鍛煉自己的審美與邏輯思維能力。在技能方面:想學習人機交互和數據可視化的同學,強烈建議學習編程技術和硬件交互;想學習用戶體驗設計的同學,需要同時關注商業(yè)市場和技術發(fā)展;想學習服務設計的同學,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全局觀、系統(tǒng)化思維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

交互設計作品集常見問題

第一,不夠客觀。很多學生在做調研時,習慣從個人角度去揣度他人的感受。會出現以偏概全的問題,甚至會被扣上主觀臆斷的帽子,整個項目乃至整本作品集的說服力就顯得很弱甚至容易被推翻。

第二,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多學生剛開始接觸作品集時,都沒有形成完整的或帶有個人特色的知識體系。尤其是在設計思維方面,甚至不能說出在讀專業(yè)的定義,更不知道做交互設計需要經歷哪幾個階段,遇到困難無所適從。

第三,只重視造物的技法,不重視謀事的策略。國內本科教育比較注重教授學生完成某一個特定任務的做法,而海外院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很多同學容易陷入“如何做好視覺效果”的圈子中去,卻忽視了“如何證明設計理念是有價值的”。后工業(yè)時代的設計早就不是研究材料、造型了,而是研究創(chuàng)造價值(包括商業(yè)和人文)的策略。

第四,不夠自信。毫不夸張地說,自信力是可以從作品和面試中體現出來的,而當眾多競爭對手都有類似的經歷以及同等的專業(yè)能力時,自信力就會成為一種拉開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不自信的同學,往往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或經歷同一種困難期時,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其實可以通過團隊合作以及互動式的調研過程,能夠讓人從外界找到認同感。

第五,時間觀念弱。Deadline常在,每個學生都要盡早提交各種材料才能保證更高的成功率,而作品集是其中最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一環(huán)。語言、學校的課程、各類證明、成績單等等,都要做好全面的準備。

不論是就業(yè)還是生活,互動性已經是決定溝通效果的利器,同時也是刺激設計本身對設計、人、商業(yè)、生活等各方面的思考。不論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商業(yè)設計,還是表達思想的互動藝術,“交互+__”是將來人人都需要涉足的領域。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