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羅的海三個國家當中,立陶宛是歷史最長也是其中僅有一個曾經是獨立國家的地方,最早出現立陶宛的名字是在1009年。從明道加斯(立陶宛的首任大公)到格季米納斯(開創(chuàng)立陶宛強盛時期的大公)再到維陶塔斯,立陶宛歷史上的強盛值得我們去更深入了解。它曾經與波蘭聯合,成為歐洲最強大、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又經歷過多個國家的侵略,也曾經是前蘇聯國家,直到1990年脫離。它幾經磨難卻一直在爭取獨立和自由,它融合了多樣化的文化卻又一直在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tǒng),它一定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和氛圍。到立陶宛旅游,一定不能錯過這七大景點。


立陶宛旅游必讀:維爾紐斯不容錯過的七大景點

1、維爾紐斯大教堂及廣場
維爾紐斯大教堂(全稱“St Stanislaus and St Vladislaus”教堂)最早被作為一個基督教教堂,出現在大約1251年明道加斯(立陶宛第一個王)在位時期。中間經歷了毀壞、修復和重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8世紀修建的。設計師保留了哥特式的樓層,并巧妙地將皇家禮拜堂整合在左邊中殿的起點,右邊中殿的盡頭是圣卡西米爾教堂(巴洛克風格)。整個建筑呈現多樣化的風格,既有新古典主義風格也有哥特式、巴洛克風格。
教堂為矩形布局,為了實現對稱,在圣卡西米爾教堂的對面,投射出一個相同大小的圣器收藏室,由相同的圓頂覆蓋。St Casimir, St Stanislaus and St Helen的雕像佇立在教堂外部的頂端。整個大教堂有11個側教堂,1個圣器收藏室,兩個入口以及西面的門廊,圣器收藏室和圣卡西米爾教堂的圓頂在建筑的東端,而柱廊則排列在兩側。其中很重要的看點是圣卡西米爾教堂,內部是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裝飾,還有對圣卡西米爾生平事跡的描述。
大教堂廣場的許愿磚也是一定不能錯過的,上面寫著“stebuklas”(立陶宛語“奇跡”的意思),傳說如果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獨自找到了這塊幸運磚,許個愿并且繞著磚順時針轉三圈,你的愿望就會實現。
這里還有一塊地磚也是很有歷史意義的,上面是一個腳印,象征著1989年波羅的海三國手牽手游行活動的第一個人是站在這里的。
2、圣安妮教堂
最早的圣安妮教堂是一座木質結構的建筑,并不在此地,現存的是建于15世紀晚期的哥特式風格建筑,連同旁邊的伯納丁修道院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雖然幾經破壞,但現在仍然基本保持了當時的模樣。紅色方正的外觀,由33種不同類型的粘土磚構成,尖拱形的建筑結構非常顯眼。關于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拿破侖經過立陶宛時,非常喜歡圣安妮,想要將它帶回巴黎。
3、伯納丁修道院
頂部是巴洛克風格,下面是哥特式,這種混合多種風格的建筑在維爾紐斯并不稀奇,很多建筑都不是單一的風格。
Užupis共和國:“河的對岸”的國家,與老城隔河相望。它有自己的憲法、國歌、軍隊、貨幣等,但它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國家,實際是維爾紐斯的一個藝術區(qū)。前維爾紐斯市長曾經也經常參加共和國的活動。在這里,有多國語言撰寫的憲法,也有中文版的。它的存在可以讓人感受到立陶宛的開放和民主自由。
4、伯納丁花園
伯納丁修道院的后面,一個免費的大公園,綠地多,非常安靜(整個立陶宛大概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植被覆蓋,而維爾紐斯有40%的綠地面積),當地人來這里約會、散步、野餐、寫生,公園里還有專門的桌椅可以吃個簡餐。穿過公園一直往上走就是三十字架山。
5、維爾紐斯大學
維爾紐斯大學成立于1569年,是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是一座包含了巴洛克風格、哥特式風格以及古典風格的建筑群。里面還有古老的圖書館(只能以團隊的形式參觀,并且需要提前預約)。維爾紐斯大學的餐廳也是可以去的,但是學生休息放假的時候餐廳不營業(yè)。
6、圣約翰教堂
圣約翰教堂的鐘樓是古城內最高的建筑??梢缘琼斂淳S爾紐斯全景(需要另外付費)。圣約翰教堂外觀并不起眼,但是內部裝修特別華麗,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非常值得看。
7、三十字架山
一座矗立在山頭的十字架雕塑,于1989年開始建造,是為了取代20世紀50年代被前蘇聯拆除的那塊,而其中的碎片仍然留在斜坡的另一邊。沿著伯納丁花園后的山一路上去就是了,在它的旁邊有草坪和各種小野花,環(huán)境很美。這里看全景是免費的哦!
立陶宛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綠地覆蓋,而維爾紐斯的綠地占了40%,隨意找一處草坪,享受慢慢的時光吧。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立陶宛旅游必讀:維爾紐斯不容錯過的七大景點》文章不知道大家滿不滿意,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留學相關的信息,請關注學校百科網藝術留學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