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繆斯女神竟是小小的蜜蜂


信仰最初可追溯到圖騰,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就是“龍”是有幾種動物組合而成,后來則演變成了宗教,現(xiàn)在熟悉的基督教,東正教是最為普遍的。圖騰宗教的發(fā)展歷經(jīng)了幾百年,很多古老的宗教圖騰已經(jīng)消失殆盡了。但是在立陶宛這些原始的宗教還對其有著深遠的影響。蜜蜂這個詞也與立陶宛語言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立陶宛的繆斯女神竟是小小的蜜蜂


立陶宛的繆斯女神竟是小小的蜜蜂



立陶宛的繆斯女神竟是小小的蜜蜂

立陶宛河畔

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立陶宛1990年宣布脫離蘇聯(lián)。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實力下降,立陶宛一直致力于“去俄羅斯化”,并于2004年加入北約。去年,立陶宛境內(nèi)多次舉行針對俄羅斯的北約軍演。這個生存在大國夾縫之中,歷經(jīng)起伏的國度,竟能保留著歐洲最古老的文化,實在令人驚異。

3月20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從語言文化角度重新討論這個“歐洲最后的異教信仰者”:

1月中旬,立陶宛西北部沿海小鎮(zhèn)斯文托伊(Šventoji)下起雪來就像一幀幀電影畫面。餐廳、商店和小木屋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離被冰雪覆蓋的斯文托伊河岸不遠處,靠近波羅的海:有一處由立陶宛新“異教”組織洛姆瓦(Romuva)建造的名為Žemaitiu alka的圣地。圣地位于一個小丘頂上,由十二個站立著的木質(zhì)人物組成。它們形態(tài)簡樸但傳達著一些特別的信息:兩個人物有彎曲的小角,其中一人頭部還裝飾著是一個能夠發(fā)射金屬射線的圓球。此外,還有一個人物的頭部只是簡單的八角形。人物的底座上雕刻著“Austėja”一詞,下面附有英文單詞“蜜蜂”。

立陶宛人時常會訴說蜜蜂在立陶宛文化中的重要性。

立陶宛人不會像英語世界的人一樣覺得蜜蜂是蜂擁起來的一群人。相反,對于立陶宛人來說蜜蜂是家庭(šeimas)這個詞的代稱。在立陶宛語中,人的死亡和動物的死亡是用不同的單詞來表示。但對于蜜蜂,會用和描述人類一樣的單詞來敘說它們的死亡。

如果你想稱贊一個立陶宛人他真夠哥們兒,你可以稱他們?yōu)閎ičiulis。這個詞源來自于“蜜蜂”的單詞,它的意思大致相當于英文中的“朋友”。在立陶宛人看來,一只蜜蜂好像是一個好朋友,一個好朋友就像一只蜜蜂。

斯文托伊的圣地讓人聯(lián)想到:它是不是可以說明崇拜蜜蜂是古代立陶宛人的一種“異教”行為?

立陶宛的“異教”歷史非常漫長。立陶宛是歐洲最后一個“異教”國家。在由羅馬帝國推行的基督教在歐洲大地上傳播近一千年之后,立陶宛人仍舊在密林中進行著古老的萬物有靈的儀式,以此祭祀他們所崇拜的神。十二世紀,由于十字軍東征,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相繼信仰了基督教,但立陶宛人成功地抵制住了十字軍的“洗腦”。直到1386年,喬戈拉(Jogaila)大公為了與波蘭女王結(jié)婚,立陶宛才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改信天主教。

波蘭女王雅德維加和立陶宛喬戈拉大公(圖源:QUORA)

對于現(xiàn)代立陶宛人來說,豐富的“異教”歷史吸引著人們?nèi)ヌ剿鳌H欢?,問題是,很少有資料告訴我們立陶宛人在信仰基督教之前他們相信什么??梢源_定只有雷神(Perkūnas)非常重要,因為他在民間傳說和歌曲中有廣泛記載。然而,古立陶宛的大多數(shù)神靈僅是現(xiàn)代人通過揣測而得。不過,立陶宛語或許可能提供一些線索,提示這個國家過去的歷史。

在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納斯,維陶塔斯·馬格納斯大學(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文化人類學教授達萊雅(DaliaSenvaitytė)對于蜜蜂崇拜論持懷疑態(tài)度。達萊雅認為,可能有一位名叫“Austėja”的蜜蜂女神。但是,這種說法只有16世紀一本由波蘭歷史學家撰寫的關(guān)于傳統(tǒng)立陶宛信仰的著作可茲證明。

左上淺藍色部分為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圖源:社交媒體截圖)

達萊雅說,更可能的是,這些與蜜蜂有關(guān)的單詞反映了中世紀蜜蜂在立陶宛非常重要。她解釋說,那時蜂蜜和蜂蠟是立陶宛的主要出口產(chǎn)品,所以養(yǎng)蜂業(yè)可能因為要嚴格控制產(chǎn)量,而受到官方以及非官方的管制。

但是,這些保存了數(shù)百年與蜜蜂有關(guān)的單詞展示了立陶宛語言的有趣之處。據(jù)立陶宛藝術(shù)和科學季刊(Lithuanian Quarterly Journal of Arts and Sciences)分析,立陶宛語是印歐語系中最保守的語言。盡管它的語法,詞匯和發(fā)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了變化,但它們的速度卻非常緩慢。

出于這個原因,立陶宛語對于試圖重建原始印歐語系的研究人員具有重大的意義。這種語言大約在四千到五千年前出現(xiàn),它是英語、亞美尼亞語、意大利語和孟加拉語等語種的祖先。

這些語言都有相通之處,但逐漸的發(fā)音轉(zhuǎn)變使它們呈現(xiàn)彼此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蛟S只有語言專家才能看到英語中數(shù)字五“five”和法語“cinq”之間的聯(lián)系,更不要說只存留在原始印歐語中的“pénkʷe”一詞。但是,從拉脫維亞文“pieci”一詞中不難發(fā)現(xiàn)它和立陶宛語“penki”一詞的聯(lián)系。這就是為什么著名的法國語言學家安東尼·梅耶(AntoineMeillet)宣稱“任何希望聽到印歐人是怎么講話的人都應該來聽聽立陶宛農(nóng)民的聲音”。

即使那些地理間隔相當遙遠的語言,可能彼此間也有聯(lián)系。例如,立陶宛語中的城堡、堡壘(pilis)一詞與非波羅的海的鄰國所使用的詞語完全不同,但它與古希臘城邦(polis)一詞非常相似。令人驚訝的是,立陶宛人也被認為是與梵語最接近的歐洲語言。梵語是印度語最古老的書面語言,仍然在印度教儀式中使用。

立陶宛人多維拉絲(Dovilas Bukauskas)曾參加過當?shù)亍爱惤掏健苯M織的一個活動。這場活動從對草蛇的祝福開始,最后以唱誦印度教圣歌結(jié)束。這一細節(jié)或許也可顯示印度和古代波羅的海文明之間的聯(lián)系。

達萊雅表示,立陶宛語中“蛇”(gyvatė)一詞,與“生命”(gyvybė)一詞有共同的詞根。草蛇一直是立陶宛文明中的神圣動物,因為它的蛻皮能力,被尊為生育和幸運的象征。達萊雅認為儀式中祝福草蛇以及唱誦印度教圣歌可能不是巧合。

語言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保留傳統(tǒng)。喬戈拉大公于1386年取得波蘭王位后,立陶宛的士紳不僅開始信仰天主教,而且還說起了波蘭語。

然而,立陶宛的農(nóng)村人接受基督教的速度要慢得多,因為它總是以波蘭語或拉丁語傳道。即使之后基督教占據(jù)主導地位,立陶宛人也不愿放棄他們?nèi)f物有靈的傳統(tǒng)。在這個國家信奉基督教數(shù)百年后,來到立陶宛鄉(xiāng)村的游客們依然可以看到當?shù)厝藶椴萆吡粝屡D掏?,他們希望動物能夠與人們友好相處,并為人們帶來好運。

蜜蜂和蜂制品對于立陶宛人來說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民間醫(yī)學中。蜜蜂的毒液可以用來治療毒蛇的咬傷,用死蜜蜂煎水可以治療癲癇。不過,立陶宛人認為只有自然死亡的蜜蜂才有治愈能力。

現(xiàn)在,立陶宛語不會被認作是一種鄉(xiāng)下的語言。上個世紀的動蕩帶來了戰(zhàn)爭、工業(yè)化以及政治變革,歐洲的主要城市都遍布大量的立陶宛人。自2004年立陶宛加入歐盟以來,該國現(xiàn)在也越來越與歐洲和全球市場相結(jié)合。這使得它們的語言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英語衍生詞,比如alternatyvus、prioritetas源自英語單詞alternative(替換)、priority(優(yōu)先)。

立陶宛的“異教”歷史使得它獨具特色的語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在14世紀的鼎盛時期,立陶宛大公國疆域范圍一直延伸到黑海。但在幾個世紀以后,該國數(shù)次完全從地圖上消失。

雖然立陶宛語不能完全拼湊起歷史上“異教徒”年代的全景,但它像琥珀一樣,幾乎完好無損地保留了被時間湮滅的東西,告訴我們波羅的海東岸的人們從很早以前就開始進行貿(mào)易往來。

無論立陶宛人是否真的崇拜蜜蜂女神(Austésja),她在今天的立陶宛仍然是一個顯赫的存在。Austėja始終是立陶宛最受歡迎的排名前十的女孩名。

盡管經(jīng)歷了滄海桑田,蜜蜂在立陶宛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這是你絕對不可否認的一點。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立陶宛的繆斯女神竟是小小的蜜蜂全部內(nèi)容了,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訪問學校百科網(wǎng)了解更多立陶宛相關(guān)話題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