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丹麥基礎(chǔ)教育近距離觀察


點擊查看>>>>2017年各國雅思成績要求

香港丹麥基礎(chǔ)教育近距離觀察

看點:何為好的教育?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問題。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的徐莉老師,帶著從教二十余年積累的敏銳洞察力,與我們分享了她對丹麥和中國香港基礎(chǔ)教育的近距離觀察,以及對內(nèi)地教育的思考。在小編看來,每一種教育制度都根植于它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所以我們無法脫離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或傳統(tǒng)文化基因,簡單地評判它們的優(yōu)劣高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打開眼界,理性思考,以他者為鏡反觀自身,謀求更好的教育。

香港丹麥基礎(chǔ)教育近距離觀察

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我對丹麥、中國香港教育的觀察,并和我們比較熟悉的內(nèi)地教育做個簡單比較。

香港丹麥基礎(chǔ)教育近距離觀察

1 自然主義傾向的丹麥教育

在政府效率、廉潔以及社會幸福度的榜單上,丹麥這個國家連續(xù)多年排名全球第一。

我去訪問的是丹麥海勒魯普地區(qū)的公立學校,這個學區(qū)的居民非常富裕,社區(qū)配套也非常好,丹麥大王子的兒子就讀于此。在丹麥,小孩是按照居住區(qū)域,在學區(qū)內(nèi)就讀。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去理想的學校,就必須購買這個學區(qū)的房子,成為居民。

在丹麥,教育是終身免費的。對于這所最好的公立小學,弟弟給我的反饋就是:其實基本上沒有什么學習任務(wù)和學習內(nèi)容,孩子整天就是玩。

丹麥的小學階段,不是從一年級開始,是從零年級開始,一共有七年。每天只有上午的四節(jié)課,孩子們吃了早餐后帶著中餐去。上完上午四節(jié)課,就從家長們集資買的、放在教室里的冰箱里,取出冰涼的食物吃掉,接著就在學校里自由活動,等家長來接。

如果你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可以繳納1000多塊錢的費用到旁邊的教會學校,也就是私立學校就讀。相較于他們的收入,這是非常便宜的。但是,學位非常非常緊張。當?shù)艿艿男『⒁荒昙壣昙墪r,要等這個學位,可能要排到三四年之后。所以,也沒有什么可指望的,只能在公立的、一天到晚玩的學校里讀著。

在這樣一所學校里面,低年級的小朋友留在學校里的整個下午都是自由自主活動。同學之間有一些糾紛,只要不向老師求助,老師不會主動干預(yù)。所以在學校里,孩子們過孩子們的,老師們就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學校的氛圍非常輕松好玩。

小學七年沒有考試。要是放假了,你不想回家也可以,每天繼續(xù)到學校來。因為放假了,老師就不再教新的東西了,學校里只留下很少數(shù)值班的老師。假期到學校,就在學校里和同學玩啊玩,玩到你的家長來接你,再離開學?;厝?。整個假期,你都可以這樣過。

剛開學的時候,學校里是不上課的。老師會帶小朋友們遠足,離學校大概十公里左右是海邊,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到海邊去,或者去拜訪哥本哈根市區(qū)的各個博物館。這里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和博物館,只要是老師帶著學生,都是免費的。也就是說,只要是老師帶小朋友活動,整個社會系統(tǒng)會提供很多便利,給他們很多支持和幫助。

這些學校的硬件設(shè)施沒有什么特別奢侈的,或者特別讓我們覺得很羨慕的地方。但是呢,這些建筑的質(zhì)量都很好,物盡其用,看起來并不新,有些角落甚至是非常擁擠的,但都收拾得非常整齊。

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花絮,就在我忙著去辦簽證和張羅機票的時候,我女兒在國內(nèi)的小學正在期末復(fù)習,那是她一年當中最黑暗的時光,作業(yè)特別特別多。那個時候,弟弟的小孩在干嘛呢?他們的老師罷工了。

上海PISA第一之后,丹麥政府擔心自己的未來公民沒有競爭力,希望公立學校多教一些知識。老師們說,我們可以多教一些東西,但我多教東西,涉及到的工作量會增大,我的工作壓力會增大,所以國家應(yīng)該在財政上給予我們更多的補貼。如果國家不能給予我們相應(yīng)的收入,我們是不可以在課堂上面多教一些東西、承受這么大壓力的。

這個罷工非常有趣。老師們在學校里沒有任何情緒,情緒很平穩(wěn)、很正常,只是沒有教新的知識。小朋友來到學校,老師會照看他,但是不再教新課了。小朋友們每天也跟以前一樣,不會因為老師沒有教新課就不去了,還是按時去上學的。所以學校里都特別的安靜,孩子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老師們照看他們。

家長們也不鬧場,也不會說“你為了一點錢,就不上課了,一點師德都沒有”。因為家長覺得:這是政府與教師工會以及教師之間的博弈,所以他們就覺得這件事情應(yīng)該等待他們來解決。他們每天會按時把孩子送去,按時接走,然后等待這個事情的結(jié)局。

看到這樣一所學校的狀況以后,就會覺得:噢,丹麥最好的、所謂王室的孩子都去讀的公立學校原來這么樸素。教授的內(nèi)容比較少,師生關(guān)系比較融洽。這是我去學校訪問感受到的氛圍和狀態(tài)。

丹麥所有的博物館都會有一個專門的空間,有的甚至有一個很大的空間,是給孩子的工作室。比如路易斯安娜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是在全世界排名前十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這里面,孩子們有整整三層樓的工作室,從陶藝到水彩,到手工制作,到造型藝術(shù)。每天都有許多的藝術(shù)家或者是老師來陪伴兒童工作,不是教他們工作,是陪伴他們工作。如果你提出需要幫忙,他們會過來。如果你自己做自己的,他們是不會干預(yù)和進行指導(dǎo)的。

在國家博物館的兒童工作室,一個孩子可以穿過去的衣服,用過去的廚具來做飯,用過去的一些工具來蓋房子,用過去的工具出海打漁,用過去的工具騎馬或者收拾谷倉。

除了所有的博物館都有兒童工作室以外,每個社區(qū)的圖書館不僅距離社區(qū)學校非常近,而且還有專門的兒童區(qū)。圖書館是全國聯(lián)網(wǎng)的,如果你想借某本書,正好它不在館,那么圖書館會負責幫你拿到你社區(qū)所在的圖書館,方便你去借閱。社區(qū)圖書館除了書籍,玩具、音像制品也是免費出借的。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圖書館的上網(wǎng)區(qū)是可以玩游戲的。當然,我去的時候,沒有什么孩子在里面,所以電腦是空著的。但是我問了一下工作人員,他說,是可以上網(wǎng)玩游戲的,他們不會進行制止。

海勒魯普社區(qū)圖書館的兒童區(qū)分級閱讀做得很好,還有一個化妝室,有各種服裝和道具,旁邊還有演出區(qū)。雖然孩子們在里面閱讀,或者是化妝,或者是有自己的表演和溝通,但是它人流量很小,所以顯得非常安靜和舒適。

在丹麥所有的兒童活動區(qū)域,不管是博物館里的兒童工作室,室外的兒童游樂場,還是社區(qū)里的兒童閱讀區(qū),它的正中心,或者是在一個非常方便的近距離的位置,都會有一個給孩子專用的廁所和洗手間。我們從未因帶著孩子覺得不便和尷尬。

這個社會為什么能夠?qū)崿F(xiàn)一個非常溫和的、順其自然的教育?我剛才說到它的教育是全免費的,然后它的醫(yī)療是全免費的。整個丹麥社會是一個高福利、比較穩(wěn)定的富裕的社會。政府投資也非常謹慎,不會因為追求高回報而去追求高風險。老百姓內(nèi)心非常有安全感,他們不會擔心自己的生活會發(fā)生非常大的變化,所以他們既沒有儲蓄的習慣,也沒有競爭的習慣。

一個老者退休之后,政府會把它收到的所有的、他曾經(jīng)交的稅,作為養(yǎng)老金支付給他。所以,老人在這個社會上是非常富裕的,而且很有尊嚴,他們會過得非常好,不會因為經(jīng)濟問題而困窘。

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弱者得到極大的照顧和扶持。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養(yǎng)。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特殊教育,政府會派專人來做教育支持,不涉及任何費用。

2 實用主義傾向的香港教育

接下來,我想聊一下在香港兩個月里的一些感受。

我為什么會到香港來?香港的教育在文獻上的呈現(xiàn),有一些讓我特別心動的地方。例如,圖書館中的學?!@是解決差異化教學的一個思路。

又例如,它辦學比較自由,大量學校是由社會團體來辦,學校有很大的自主權(quán),可以自由地選擇教科書。我這樣一個做教育觀察和研究的人,對它簡直是羨慕萬分。所以特別希望有機會能夠到現(xiàn)場來看看,這種自由自主、落地運行究竟是什么樣的狀況。學校的自決落實到孩子身上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

我來了以后發(fā)現(xiàn),香港這個地方并不大。任何一種交通工具,到香港的任何一個位置,一個半小時絕對夠了。就是這樣一個并不太大的一個區(qū)域,卻有五百多所小學,學校數(shù)量是非常多的。

這么多學校里,完全公立的學校只占百分之十。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學校由社會的各種團體來辦學。實際上,這百分之七八十的社會團體辦學,早期的投入辦學可能是社會團體、個人捐助,但學校成立之后運行的費用,也就是教師工資以及學校日常開銷,完全是由政府來負擔的。

所以在香港社會當中,老百姓把這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所謂的社會團體辦學的學校,仍然算作實際的官辦學校,這意味著受政府資助的學校大概占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樣子。

香港的辦學實踐當中,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學校是完全獨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它們創(chuàng)校就是由社會團體或者個人捐助辦學,然后在整個運行過程當中,一部分經(jīng)費來自家長繳納一定學費。這百分之十左右的學校,因為他們不再接受政府的扶持之后,可以更加獨立地去做教育的決策。

我接下來說說占大多數(shù)的官辦學校+受政府資助的學校吧。香港社會也存在學區(qū)的概念,居住在某個學區(qū)的家長在學區(qū)內(nèi)自由選擇學校,想到哪個學校入讀,就到哪個學校報名。這類似內(nèi)地的多校劃片。報名的時候還可以同時選擇這個學區(qū)內(nèi)的多所學校,真正的用腳來投票,去自己想去的學校。學校有簡單面試,熱點學校按照積分錄取,有雙向選擇權(quán)。

這樣大多數(shù)學校實際上也面對著很大的壓力,他們會很在意家長和社會的口碑和風評。如果家長和社會的評價很低,或者出現(xiàn)了下滑,也意味著他們在一年級招生的過程當中會有困難。一旦學校收不到四個班的學生,就意味著有老師會失業(yè),有相應(yīng)的副校長或者主任會失去自己的崗位——因為所有的教師編制和崗位設(shè)置,都和自己學校的班級數(shù)有關(guān)。

在這種狀況下,雖然作為教育管理部門的教育局,并不像內(nèi)地一樣和學校是上下級關(guān)系,并不干預(yù)學校的辦學,但是學校自決其實很大程度上受社會風潮和家長們觀念的影響。他們也會和我們一樣去努力地做STEM、做翻轉(zhuǎn)課堂。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際上也對社會要求作出了回應(yīng)。

一直知道香港老師課時量非常大,但我真正和他們一起工作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工作壓力和實質(zhì)上承擔的工作多到什么地步。

他們一般沒有課間十分鐘,也就是課都是連堂的。但連堂課一般又都不是同一個班的,也就是兩個班的課之間沒有休息時間。不僅如此,他們周課時一般在二十多節(jié),也就是日均五節(jié)以上。這樣的工作量讓老師每天在學校里非常緊張。

香港小學還有一個特別的安排就是老師們是跨年級帶課的,很少同頭。我問香港的老師,想不想在同一個年級帶多個班的課,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然后說學??赡芸紤]到一個老師如果帶一年級和四年級,他會同時加入兩個教研組,能增進同事之間的切磋和溝通。

在這個狀況下老師是沒有時間寫分課時教案的,他們制訂年度計劃、學期計劃,然后每個單元集體備課。每天在教室里把課時數(shù)完成,回到辦公室后處理學生作業(yè)。香港的老師的作業(yè)量其實比內(nèi)地很多學校的作業(yè)要更多一些。

他們的作業(yè)來自三塊:

第一是教科書上有很多作業(yè);

第二塊來自于配套的練習冊,這兩樣已經(jīng)發(fā)給了學生 ,家長會覺得應(yīng)該完成,有些可以選擇性地不做,不能大面積地不做;

第三塊,這邊有一種自行“設(shè)計作業(yè)”的習慣,他們叫做“工作紙”。

老師除了上課之外還要批改作業(yè),還要分擔學校里很多瑣碎的事務(wù)。這樣老師整個備課的時間是不足的。所以他們的教材自選權(quán)力表現(xiàn)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會選擇教參、PPT、視頻等配套資源最多的教材。

我所去的學校,孩子的室外活動時間非常少。第一個是他們的學校很小,不可能集中做操。有一所學校每周每個孩子輪到一次做操。早晨在空地上排隊由老師或者負責風紀的同學帶上樓后就不下來了。

只有體育課的時候、20分鐘的小休時,被老師帶著下來到操場上活動。體育課一周只有1.5節(jié)到兩節(jié),非常少。上午20分鐘小息孩子們一般會在教室里下棋、吃水果。

吃了飯只有二十分鐘的時間休息,由老師帶到一樓休息,然后整隊上樓繼續(xù)下午的學習。他們雖然三點半就放學了,但是放學早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課時數(shù)比內(nèi)地少,甚至是一樣多或者更多,因為他們沒有休息,一直上到三點半就把一天的課上完了。他們的學習壓力不比內(nèi)地小孩要小,因為三點半后不是回家,而是去了補習班。他們?nèi)パa習班非常普遍。

香港的學校中會有許多非常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讓我感受到人與人的善意和友好。孩子們特別溫和,非常有禮貌。你去到學校里,他們會點頭向你示意,而且是非常自然的。

香港的老師們或者家長們都非常務(wù)實。他們做一件事情就會希望看到效果,就會想目標達成了沒有,如果沒有達成,怎么通過后續(xù)的方式來彌補,做什么事情能讓這個目標實現(xiàn)。

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們的勤奮和孩子們的勤奮都讓我既佩服又感觸良多。因為整個社會有很強烈的的堅韌、勤奮的氛圍。

那么社會支持系統(tǒng)呢?我覺得香港的圖書館和書店的分布,也和內(nèi)地差不多。因為我生活在武漢市區(qū),有很多社會資源跟在這邊差不多,都是非常方便的。

還想聊一下社會互動對教育的影響。剛剛我講到在丹麥的時候,老師表達不滿是可以罷工的。我舉個香港的例子。在香港,他們比較在意的有兩個考試。一個叫TSA,是全港的學業(yè)水平測試,只考三年級和六年級。另一個是初一小孩的學位試。

這兩種考試都是小學老師非常緊張的事情。很多老師在很早的時候就為這些考試作準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應(yīng)試。香港社會提出并通過提案,讓原本所有學校都得參加的小學三年級全港測試變成了自愿參加。

這項改變,在今年讓參與測試的學校由原來的500多所一下子下降到50多所。教育主管部門也擔心,這樣的成功會鼓勵反對全港測試的人士,未來通過同樣的方式影響小學六年級的全港測試。而缺乏檢測評估的學校和教師可能失去明確的教學目標。無法檢測評估教學效果的教育管理者可能因為缺乏反饋,無法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工作。

很多孩子從3點半學校一下課就進補習班了。書店里兒童的童書區(qū)起碼一柜子或者兩個柜子都是試卷,就是TSA模擬或者練習題集。這種務(wù)實的精神,反映在社會生活當中,也反映在教學當中,大家會特別在意針對考核的部分,不斷去練習考試的題型,或者針對學生的欠缺去做一些相應(yīng)的教學和練習。

在香港有一個很特別的現(xiàn)象,可能是我們很少想到的。這兩年,很多學校,在三年級和二年級會按照語數(shù)外總分進行重新分班。我問了一下,家長們會同意嗎?因為這個在內(nèi)地就是分快慢班嘛。他們就詫異了一下說,“沒有啊,他們都很接受?!彼麄冇X得教學能夠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學業(yè)水平,家長們也接受了。所以我后來也很感嘆,所謂的公平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他們中學升學方式也很有意思。為了防止六年級的老師和學校過度操練,他們對小學畢業(yè)生的考核,不在六年級考,而是考初一的孩子。初一的孩子已經(jīng)小學畢業(yè)了,他們考完語數(shù)外三門后,把分數(shù)加起來,回溯他的小學在哪里讀的,去給他原來所在的小學畢業(yè)生劃分一等、二等和三等中學學位的比例。

六年級小朋友有多少能夠進入一類中學,不是由自己來定,而是由他們上一屆的學長來決定。即使入圍一等中學,還有電腦隨機搖號派位。你在一類里,一類里還有很多學校,有些你想去,有些你不見得想去。

在搖號中,有這個可能:一類里搖到大家最想去的學校的孩子是成績最一般的,而成績最好的孩子也有可能一輪一輪輪空,去到一類里最不好的學校。所以我剛才說了,公平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對比丹麥,北歐實際上是一個富裕社會,政府能夠在給予生活保障后,讓教育保持低競爭的狀態(tài)。所以丹麥在整個小學階段沒有一個像樣的考試,直到七年級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考試進行分流,特別卓越的孩子去特別優(yōu)秀的學校,絕大多數(shù)孩子留在社區(qū)里繼續(xù)讀中學。大家也沒有覺得不妥當,因為每個孩子未來在社會當中,經(jīng)過稅收的調(diào)節(jié),實際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

想讀書的孩子一直讀,是因為他想讀書,或者他本身在學業(yè)上就有很好的表現(xiàn)。有一些孩子在社區(qū)里讀完了中學,就就業(yè)。他工作以后,如果做體力勞動,不見得就比腦力勞動的人稅后的收入要低。

丹麥一般一個家庭都是兩個以上的孩子,不像中國是一個孩子,所以父母不會像中國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精心培養(yǎng)。他們非常順其自然,你愿意讀就一直讀下去,如果你不太愿意,就這樣吧,反正學業(yè)也不是很重。他們會有一個非常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去支持教育里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

香港的公立學校很受社會風尚的影響,整個社會勤勞、踏實、守信。這樣的氛圍里公立學校的小朋友其實承擔了比較重的學業(yè)負擔。但是他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很激烈的行為上的異常,或者是情緒上的異常。非常重的學習負擔被整個社會接受下來。孩子們的這種辛苦,家長們看到了,也以某種方式在接受。

3 行為主義傾向的內(nèi)地教育

內(nèi)地的公立教育,是大家都熟悉的。大家曾經(jīng)讀過,孩子在里面或者即將在里面。

我只想說兩點:第一個我想說的是,過度地依賴獎勵和懲罰,也就是行為主義的方式。老師總是很糾結(jié),他做得好我總要表揚啊,我總不能當沒看見吧,那他就沒勁了。他做得不好我總不能不管吧,也不能不批評吧,我總要有點反應(yīng)吧。如果我說重了,他就受傷了,那我應(yīng)該怎么說、說到什么樣的程度。

實際上這個背后是教育方法的貧乏,過于依賴對學生的行為作出直接的反應(yīng),對學生的處理太過簡單化,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丹麥的師生關(guān)系比內(nèi)地顯得要自然溫和,或者說柔和、相互支持一些。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設(shè)計,比如說丹麥的師生比例特別大。又例如在香港,一個老師是以一年為周期的,最多帶兩年,很少一個老師連續(xù)帶五年六年。

他們每年會把全年級的學生打散重新分班,分配新的教師。所以一個孩子在小學階段會經(jīng)歷很多很多的同學和很多很多的老師。這樣也讓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比內(nèi)地孩子之間要自然融洽一些。

內(nèi)地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也在做創(chuàng)客,也在做翻轉(zhuǎn)課堂等等。但內(nèi)地更喜歡從上到下運動式的推動,從上往下有很大的壓力。下屬不管是否接受,都必須勉強自己作出接受的樣子。這樣社會的很多變革并不真實。一旦外在壓力消失,很多舉動和變化會回到以前,或者比以前更糟糕。

所以在內(nèi)地的基礎(chǔ)教育里面,公立學校有兩點是要提醒注意的。第一點是對社會風尚和社會需求的回應(yīng),如果是以運動的方式,是飲鴆止渴。這樣做出來的變化不會持久,也會產(chǎn)生我們預(yù)料不到的一些負面行為和現(xiàn)象。第二點就是我們說教師處理兒童問題的時候,過于直接的對獎懲的依賴,實際上都會對兒童的行為,和整個師生關(guān)系有很大的破壞。

內(nèi)地的教育其實有很多好的學校已經(jīng)和國際接軌了,但懸殊非常大,在這樣一片土地上,什么樣的樣本、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都是可以找到。因為大家多樣化的需求,有不同的辦學的呈現(xiàn),并不是只有做卷子。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從而明白其實沒有完美的教育。

五問徐老師

Q:在香港,這么快速的教學能有時間反思嗎?真的有效嗎?

A:這點我也和香港的同事聊到過。他們很羨慕我。第一他們很少有時間再看比較艱深的書,或者去反思教育中的大問題。他們覺得能把學校給他們的任務(wù)做完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香港的老師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和學校有關(guān),如果他們沒有教好學生,學校就收不到學生,他們就會失業(yè)。所以香港老師很敬業(yè),他們會把學校安排的事情一絲不茍地全部完成,盡力做好。這一點我是很佩服的。

Q:香港教師會通過怎樣的途徑進行職后培訓和專業(yè)成長?

A:他們的職后教育有很多培訓,老師也會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進修學習,很多老師都有幾個學位。

Q:丹麥對教師有沒有考核制度呢?孩子們在學校的內(nèi)容就是玩,那教師在學校的工作就是帶著學生玩嗎?

A:丹麥的教育是自由活動多,教學時間很少。丹麥社會整體的低競爭和無競爭,造成了老師不在意教學是不是達成了教學目標。他們沒有考試去評估自己的教學狀況和教學成果。

他們的課表上面也有數(shù)學課,但是華人小孩普遍覺得毫無挑戰(zhàn)??偟膩碚f,他們這個學業(yè)的難度和內(nèi)容對于我們來說是很沒有難度、很不飽滿的。

然后他們大量地去博物館、森林、戶外,這種活動非常多,再加上每天只有上午四個課時的學習,他們也不可能完成非常難的東西。語言上的話還涉及到兩種語言,丹麥語和英文。所以他們的狀況是想多學,老師也不會多教。我將之稱為教育的消極狀態(tài)。

Q:請問徐老師,在內(nèi)地的教育中,教師確實依賴獎懲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約束課堂,但面對如此多的學生,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管理呢?

A:這就是內(nèi)地老師的困境,就是獎懲之外,確實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在面對孩子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做獎懲是在做反應(yīng)。在反應(yīng)之前,還有遠比反應(yīng)更重要和宏大的命題,是理解這個年段的孩子的特點,這個年段的孩子的共性是什么、個性是什么?;诶斫猓幸恍┦虑槭遣恍枰龀龇磻?yīng)的。它必須要等到成熟、成長,才會呈現(xiàn)出另一個更好的樣子。

Q:老師您說內(nèi)地的教育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可能做的同時又有些心里不舒服。那您怎么看待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呢?

A:自上而下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是有計劃性的,容易有秩序,容易有節(jié)奏。但是它不能適應(yīng)下面實踐的多樣性和復(fù)雜性。自下而上的改革就豐富而混亂。

最好的變革是上下互動的,或者是有博弈的,比如丹麥的罷工,也是一種溝通。我們所希望的是社會中有多方互動的習慣,有多方互動的能力和意愿。這就涉及到你想?yún)⑴c教育,用什么方式參與了。

編輯推薦:

2017年雅思考試時間

學校百科雅思寫作語料庫

雅思口語高頻語料庫

雅思考試內(nèi)容分項詳解

雅思作文七分并非遙不可及

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學校百科網(wǎng)雅思頻道,也可掃碼關(guān)注我們的微信公共賬號或加QQ群168861834。

(編輯:秦潔)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