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是一個什么樣的學校 學什么的


推選答案哈佛大學36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發(fā)展與變革互相推進的歷史。
  創(chuàng)建后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一直是以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yǎng)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肮潭ǖ膶W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沖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在哈佛學院也有人倡議實行課程 選修 制度,這種革新的要求遭到傳統(tǒng)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倡議在哈佛未得實現(xiàn)。
  然而,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的呼聲日益高漲。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fā)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fā)了“南北戰(zhàn)爭”。南北戰(zhàn)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生產力 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yè)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并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哈佛大學是一個什么樣的學校 學什么的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后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xiàn)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后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guī)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yōu)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埃里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系中解放出來。
哈佛大學是一個什么樣的學校 學什么的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yōu)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本系的專業(yè)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余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yè)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shù)挠嗟亍?br />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于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復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guī)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yè)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于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后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yōu)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是一個什么樣的學校 學什么的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并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yè),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案钊~茂,本固枝榮”,這一思想在哈佛大學是很明確的。
  德里克·博克于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亙相結合的原則來設置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zhàn),由于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tǒng)界限已被沖破,使得傳統(tǒng)的文科課程結構處于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于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后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并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于1978年提出了關于共同基礎課的報告,并決定于第二年開始付諸實施。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學是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不斷革新的,這種改革不是憑單純的熱情而匆忙從事的,改革不是孤立進行的。這些對我們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頗有借鑒意義的。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