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優(yōu)選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除了宗教這一古老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外,奧林匹克運動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奧運會可能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因舉辦地點在奧林匹克而得名。傳說古代奧運會是由眾神之王宙斯所創(chuàng)始的。第1屆古代奧運會于公元前776年舉行,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運動會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屆。后來人們將這一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隨著近代體育的興起,希臘人民希望恢復古代奧運會。在1859――1889年,希臘曾舉辦過4屆奧運會,做了初步嘗試。自1883年開始,法國人顧拜旦致力于古代奧運會的復興。經他與若干代人的努力,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顧拜旦制訂的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業(yè)余性,規(guī)定在奧運會上只授予優(yōu)勝者榮譽獎,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給運動員金錢或其他物質獎勵。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基本上是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一周期被稱為“奧林匹亞德”。按此周期算,則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間共應舉辦293屆;但實際上召開的次數(shù)要少得多。不過,古代奧運會有規(guī)定,一個奧林匹亞德為一屆,不管舉行與否次數(shù)照算。
古奧運會初期,競賽項目不多,所以前22屆時間僅一天。后來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又延長為兩天。從第37屆增加少年比賽項目后,時間又延長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開幕式,舉行獻祭和宣誓儀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賽的具體內容,第五天是閉幕式,進行發(fā)獎和敬神活動。
古代奧運起源
古希臘是一個神話王國,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故事和曲折離奇的民間傳說,為古奧運會的起源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傳說: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掃干凈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克舉行了運動會。

關于古奧運會起源流傳最廣的是佩洛普斯娶親的故事。古希臘伊利斯國王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挑選一個文武雙全的駙馬,提出應選者必須和自己比賽戰(zhàn)車。比賽中,先后有13個青年喪生于國王的長矛之下,而第14個青年正是宙斯的孫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愛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國王的挑戰(zhàn),終于以智取勝。為了慶賀這一勝利,佩洛普斯與公主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廟前舉行盛大的婚禮,會上安排了戰(zhàn)車、角斗等項比賽,這就是最初的古奧運會,佩洛普斯成了古奧運會傳說中的創(chuàng)始人。
奧運會的起源,實際上與古希臘的社會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公元前9-8世紀,希臘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隸社會逐漸形成,建立了200多個城邦。城邦各自為政,無統(tǒng)一君主,城邦之間戰(zhàn)爭不斷。為了應付戰(zhàn)爭,各城邦都積極訓練士兵。斯巴達城邦兒童從7歲起就由國家撫養(yǎng),并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軍事生活。戰(zhàn)爭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強壯身體,而體育是培養(yǎng)能征善戰(zhàn)士兵的有力手段。戰(zhàn)爭促進了希臘體育運動的開展,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帶有明顯的軍事烙印。連續(xù)不斷的戰(zhàn)事使人民感到厭惡,普遍渴望能有一個賴以休養(yǎng)生息的和平環(huán)境。后來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簽訂了“神圣休戰(zhàn)月”條約。于是,為準備兵源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變?yōu)楹推脚c友誼的運動會。

古代奧運記事
古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經歷了1168年,共舉行了293屆。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1)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fā)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之后,民情奮發(fā),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jié)日。
(2)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開始衰落。由于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撤戰(zhàn)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并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制自參加了賽馬。隨后亞歷山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并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并開始出現(xiàn)職業(yè)運動員。
(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奧運會由衰落走向毀滅。羅馬帝國統(tǒng)治希臘后,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guī)律就把優(yōu)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只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yè)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xiàn),奧運會成了職業(yè)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后,基督教統(tǒng)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禁欲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于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8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的阿爾菲斯河發(fā)生激戰(zhàn),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筑物的殘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連發(fā)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就這樣順延了1000余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了,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古代奧運遺產
古奧運會雖然消亡了,但給人類社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古奧運會創(chuàng)造的競技運動組織模式與奧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對現(xiàn)代體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奧林匹克精神更為后人所尊崇和借鑒。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主要內容為:
(1)和平與友誼的精神。古奧運會反映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在"神圣休戰(zhàn)"期間各城邦人民可以自由交往、經商旅行,反映了人民對友誼的崇尚。
(2)尊崇公正、平等、競爭的精神。運動員賽前宣誓:“不以不正當?shù)氖侄稳?!”既是一種社會對人的理想化的規(guī)范,也反映了人們對公正、平等、競爭的渴望與崇敬。
(3)追求人體健美的精神。古奧運會不僅是體能的比賽,也是健美的比賽,它體現(xiàn)了古希臘人的對人體健美的追求。
(4)表現(xiàn)“征服意示”的以取勝為快的追求奮進精神。古奧運會是古希臘人展示自我、表現(xiàn)自身價值的一種形式,運動員來到賽場,就是要勝過別人,成為冠軍。這是一種鼓舞人奮進向上、不斷探索和社會進步的可貴動力。
現(xiàn)代奧運會:
申辦與籌備:
1894年6月經過巴黎國際體育會議協(xié)商,歷史名城雅典贏得了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主辦權。
希臘首都雅典,位于希臘東南部的阿蒂卡半島西側,三面環(huán)海,氣候宜人。這個今日希臘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在古希臘時期就是重要競技場所之一。它特別重視文化教育,強調把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四者結合起來培育人才,創(chuàng)建了光輝燦爛的雅典文化。如果說希臘是歐洲古代文明的搖籃,雅典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聞名世界體壇的古奧運會發(fā)源地奧林匹亞也在離這里約300公里的地方。因此,首屆奧運會選在這個古城舉行是有其重要歷史意義的。
巴黎國際體育會議結束以后,國際奧委會第一任主席德米特里奧·維凱拉斯將召開奧運會的喜訊帶回了雅典。正如后來維凱拉斯給顧拜旦的信中所說:"當時,從布林迪西到雅典,我的同胞都在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奧運會"。但是,維凱拉斯過于樂觀了。沒隔多久,在他會晤希臘首相特里庫皮斯時,首相提出,因經費問題要求緩辦奧運會。這對維凱拉斯來說無異于當頭棒喝。
顧拜旦得知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是年10月底,他倉促就道,從巴黎坐火車到達馬賽,然后乘輪船奔赴雅典。到達雅典后,他與維凱拉斯略事寒暄,就來到雅典古運動場遺址。
當他看到斷垣殘壁、滿目荒涼的景象時,心一下涼了半截。在這樣的廢墟上重建運動場需要一大筆資金的。離開巴黎前,顧拜旦曾收到國際奧委會委員、匈牙利人凱麥尼的一封來信。凱麥尼也知道了希臘發(fā)生的事情,他在信中向顧拜旦提出,如果希臘無力承辦,匈牙利樂意接辦這次比賽,以此作為匈牙利建國一千周年的紀念活動。奧運會在希臘舉行,這是顧拜旦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使奧運會國際化的奮斗目標,而易地于匈牙利,則是與他的理想背道而馳的。凱麥尼的建議是顧拜旦難于接受的??墒?,堅持原議在希臘舉行,錢又如何籌措呢?
特里庫皮斯首相的態(tài)度,不僅遭到了反對派的指責,也引起了雅典市民的不滿。當他得知顧拜旦來到雅典,立即來到了顧拜旦的下榻處,但是兩人的交談不歡而散。特里庫皮斯說,一個國家負債累累,而卻拿很多錢去開運動會,這是不行的。法國駐雅典使館代辦也給顧拜旦施加了無形的壓力,代辦說,由于他的到來,使雅典產生了一場政治危機,也為在野黨反對特里庫皮斯提供了口實,因為在野黨是贊成按期召開運動會的。
顧拜旦幾乎陷于一籌莫展。但是,他是一個意志頑強的人,并未因此而灰心喪氣和悲觀失望。他在給一家報刊的信中說,在法國人字典中沒有"不能"二字。當時正值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出訪俄國彼得堡未歸,于是他抱一線希望求助于希臘王儲。
希臘王儲康士坦丁,是一個26歲的英俊青年,孔武有力,喜愛運動。當他聽完顧拜旦的訴說后沒有立即表態(tài),學識淵博的顧拜旦隨后與王儲談到了1821年希臘反抗土耳其統(tǒng)治的起義;談到了英國詩人拜倫為了希臘人民的自由,帶著病殘之軀,橫渡海洋,遠赴希臘,參加那次正義戰(zhàn)爭,最后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談到了在那次殘酷戰(zhàn)爭中30萬希臘人為了活下來的60萬同胞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義無反顧地灑下了最后一滴鮮血……最后,顧拜旦滿懷激情地說:"因此,我對這樣的希臘滿懷信心。"
王儲顯然被顧拜旦的情緒感染了,他激動地說:"而我,對奧運會充滿信心"。
王儲被說服了,顧拜旦不虛雅典之行。
王儲接管了籌備奧運會的一切工作,這引起了首相的強烈不滿,國王喬治一世回國后,又公開支特王儲,迫使特里庫皮斯辭去了首相職務。一國高級官員,因奧運會主辦問題辭職這在奧運史上是僅有的一次。
籌備工作中的障礙消除了,為了籌集資金,希臘全國各地掀起了募捐運動,募集了33萬2756德拉克馬,但這只是杯水車薪。為了彌補資金不足,希臘政府撥款40萬德拉克馬,郵政部門利用這筆款,發(fā)行了一套以古奧運會歷史為題材的郵票,高于面值出售。這是世界上第一批奧林匹克郵票。1906年為紀念現(xiàn)代奧運會創(chuàng)辦十周年在雅典舉行運動會時,希臘再次采用了上述籌款辦法。希臘發(fā)行奧林匹克郵票原先只是為了經濟利益,但卻使這類郵票風行于世界,產生了積極影響。1920年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時,比利時首次仿效了希臘的作法。此后,不僅奧運會主辦國,其他國家也發(fā)行這類紀念郵票。 冬季奧運會郵票是從1932年開始發(fā)行的。1982年世界奧林匹克集郵愛好者還專門成立了集郵協(xié)會,并選舉薩馬蘭奇擔任了這個協(xié)會的主席。
希臘人雖然通過募捐、發(fā)行郵票籌集了不少資,但運動會能順利召開,最后還得力于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1814-1899)。他捐贈了一百萬德拉克馬巨款,在古運動場的廢墟上重建了大理石運動場。為了紀念阿維羅夫對運動會所作的貢獻,希臘在雅典廣場為他建造了一座塑像,并在運動會開幕前一天舉行了揭幕典禮。
基本情況:
應邀參加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的有澳大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英國、匈牙利、德國、丹麥、美國、法國、智利、瑞士、瑞典和東道主希臘14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希臘陣容最大,共230人,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德國、法國各19人;美國14人,居第四位。美國選手大都來自哈佛、普林斯頓大學,他們是自行組織、自籌經費,是抱著到歐洲觀光的目的參加的。他們原以為大會在4月18開幕,4月1日到達意大利后才得知開幕日期是4月6日,因此只好放棄一切游覽計劃,趕在開幕前到達了雅典。首屆奧運會東道主沿襲了古奧運會舊制,不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對于參加國的資格,不象今天有非國際奧委會會員國不得參加的規(guī)定。希臘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fā)出了邀請,但絕大多數(shù)國家因對奧運會不甚了解或其他原因,都未派隊出席,中國亦屬此列。希臘鄰國意大利曾去了一名米蘭運動員,這也是意大利派出的唯一選手。但大會組委會認為他是職業(yè)運動員,因此未被允許參加。
開幕式:
第一屆奧運會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1896年4月6日開幕了。這是歷屆奧運會舉行月份最早的一次。東道主之所以將開幕式選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希臘反抗土耳其統(tǒng)治起義75周年。
4月6日下午3時,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布了大會開幕。維凱拉斯、顧拜旦等國際奧委會官員出席了開幕式。在開幕典禮中,演奏了一曲莊嚴的古典弦樂,1958年國際奧委會將它定為奧運會會歌,會歌作曲者為希臘人薩馬拉斯,作詞者為帕拉馬斯。希臘人對這次大會表現(xiàn)了極大的熱情,出席開幕式的觀眾達8萬人,這一數(shù)字直到1932年洛杉機奧運會才被突破。
競賽情況:
本屆比賽項目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自行車、古典式摔跤、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原計劃中有賽艇項目,后未舉行。取消的原因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氣候不佳海面風大,無法進行;另一說法是無人報名,不得不改變計劃。
戰(zhàn)幕于4月6日開幕式當天拉開。美國詹姆斯·康諾利在三級跳遠賽中旗開得勝,成績是13.71米,成為現(xiàn)代奧運會的第一個冠軍。他獲勝后,運動場奏起了美國國歌,升起了美國國旗。這在以后就成了奧運會的傳統(tǒng)發(fā)獎儀式,康諾利是美國哈佛大學一年級學生,來雅典時未能獲得校方同意,但這位熱愛古典文學和體育運動的青年,為神話之國希臘及其運動會所吸引,下決心退了學。當他帶著第一枚奧運會獎牌回到母校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學校認為這既是康諾利的光榮,也是哈佛大學的光榮,康諾利后來成了有名的記者和作家。
美國是這次田徑賽中的寵兒,在康諾利奪冠后兩小時,又一選手在希臘人自認為可穩(wěn)操勝券的鐵餅項目中獲取桂冠。他是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羅伯特·加勒特。美國在1897年才有全國性的鐵餅比賽,此前這一項目很少為人知曉。奧運會前,當加勒特得知有這項比賽后,千方百計打聽了鐵餅的投擲方法,并專門做了一個大小象古奧運會時期的鐵餅,自己琢磨著練習。
來雅典后,他發(fā)現(xiàn)比賽用的鐵餅比自己做的輕些,使用時也方便些,因此信心大增。最后,他以29.15米的成績戰(zhàn)勝了希臘人。后來他還獲得了鉛球第一名。
100米決賽于4月10日進行。起跑姿勢可以說是千姿百態(tài),有直立著的,有彎著腰的,有雙手攤開的,只有美國的托瑪斯·伯克采用了近似"蹲踞式"的跑法,他以12秒整的成績奪得了冠軍,這也是他繼400米賽后又一次取得的勝利,伯克在100米預賽時曾以11秒8創(chuàng)造了這個項目的第一個奧運會紀錄。
雅典大理石運動場呈"U"字形,全長333.33米,直道長192米,因轉彎角度小,易出事故,東道主沒有設200米項目。這在奧運會中是僅有的一次。
本屆110米跨欄比賽實際距離是100米,欄也只有8個。比賽時,過欄姿勢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是雙腳跳過欄后頓一下再跑。報名參賽的只有7名運動員,無法按原計劃分為三組預賽,臨時改為兩組,各組前二名進入決賽??墒呛髞慝@得決賽權的美國烏·霍伊特和匈牙利的紹·索科伊因故沒有出席。最后決賽只有兩人參加。來自波士頓體育協(xié)會的美國跨欄冠軍托瑪斯·柳蒂斯摘下了這頂桂冠。
美國在這次田徑賽中,顯露了強大實力,獲得了12個項目中9項冠軍。但是,雅典奧運會最熱烈、最轟動的比賽場面,還是馬拉松賽。
奧運會前,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布里爾曾赴希臘考察,對馬拉松戰(zhàn)役中的傳奇英雄菲迪皮德斯非常欽佩。公元前490年希臘在馬拉松河谷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波斯軍。當時擔任傳令兵的菲迪皮德斯奉命把這一勝利消息迅速告知固守待援的雅典,他不顧疲累,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到達雅典后已精疲力盡,只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就倒斃在廣場上。布里爾有感于這一英雄事跡,寫信給他的同胞、國際奧委會秘書長顧拜旦,建議在奧運會田徑賽中,專門增設一項馬拉松賽并提出,他愿捐獻一個布里爾銀杯,作為對冠軍的獎賞。
雅典奧運會馬拉松賽的路線是昔日菲迪皮德斯所跑過的路線,在馬拉松至雅典之間,全程40公里。希臘對這項比賽非常關心,因為田徑項目開賽后,希臘接連遭到失利,還未拿到一項冠軍,而馬拉松賽,是他們寄予希望的唯一一個項目了。
比賽于4月10日進行,參賽的有4個國家的17名運動員,氣氛十分熱烈。當時雅典只有13萬5千人,而觀看這次馬拉松賽竟達10萬人之多,真可說是"萬人空巷"。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看臺上的觀眾都急不可耐地等待看到誰將獲得這一比賽的勝利。當身著淺藍背心的希臘人斯皮里東·魯易斯第一個沖入運動場時,全場雀躍,歡聲雷動。擔任大會總裁判的希臘王儲康斯坦丁情不自禁地陪隨著魯易斯跑向終點,國王喬治一世也步下觀禮臺,迎接著這位凱旋的英雄。一束束鮮花,一件件禮物,投向魯易斯的身旁,拋向他的腳邊。成千只系著希臘國旗、彩帶的鴿子,飛向天空。四處都是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人群潮水般地涌入場內,爭相擁抱他,把他拋上拋下,甚至有人高呼:給他部長當。賽后,他獲得了希臘民族英雄的光榮稱號,但沒享受高官厚祿的殊榮。他仍回到了偏僻的家鄉(xiāng),當上了一名鄉(xiāng)郵遞員,和妻兒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1940年他去世時,人們?yōu)榱思o念他,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奧林匹克五環(huán)的標志。
游泳比賽在公海舉行,用浮艇拉著纜繩作為起終點標志線。距離未經過仔細測量,只是大致估算。至于姿勢,名為自由式,實際上是悉聽尊便。比賽時天氣陰冷,海水冰涼,加之波濤很急,個別選手甚至望而卻步。唯一的一名匈牙利選手——18歲的阿爾弗雷德·哈約什獲得了100米、1200米自由泳兩項冠軍,成為匈牙利第一個奧運會金牌獲得者,被希臘報紙譽為"匈牙利海豚"。這位布達佩斯的大學生在奧運會前就頗有名氣,1895年8月他在奧地利舉行的歐洲游泳錦標賽上就曾獲得過冠軍。1924年巴黎奧運會時,他又在藝術賽中獲了一枚奧運會銀牌。
本屆游泳賽還專為停泊在比魯士港口軍艦上的水手設立了一項100米自由泳水兵賽,原日程表上沒有,是臨時增加的。這表明當時對比賽項目設立還不是很嚴謹?shù)?。雖有14人報名,實際參賽的僅有3名希臘水手。
舉重、摔跤在當時未按體重分級。舉重只有單手舉和雙手舉兩項。英國勞·埃利奧特在單手舉中以71公斤取勝;在雙手舉中,他也舉起了同冠軍丹麥維·瓊森一樣的重量。但裁判認為他舉起的姿勢不如瓊森準確、漂亮,所以只得了第二名。據說埃利奧特獲勝后頗有點神氣十足的味道。可是當他看到王儲康士坦丁輕易舉起他舉過的重量后,那股氣焰不見了。這個傳說很有點羅曼蒂克,是難于見諸正史的。
當時對運動員參賽項目沒有規(guī)定,也沒有參賽標準,因此,不少運動員是跨項的。摔跤賽中這種情況更是突出,如舉重賽獲勝的埃利奧特,同時也是摔跤選手,不過他只獲得了第四名。獲得冠軍的是身體靈巧、體重比所有對手都輕的德國人卡爾·舒曼。舒曼也是跨項選手,除摔跤外,他還參加了田徑、體操比賽。他在體操賽中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獲跳馬冠軍和雙杠、單杠團體第一名,加上摔跤,總共4項第一,是本屆獲金牌最多的選手。
1894年在巴黎會議上制訂的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guī)定,各項比賽只許業(yè)余運動員參賽,但擊劍可以例外。本屆擊劍只有花劍、佩劍兩劍種,分業(yè)余和職業(yè)兩種比賽。法國?!じ窭蚵逄睾拖ED杰·喬吉亞季斯分獲了業(yè)余賽的花劍和佩劍冠軍。職業(yè)賽只有花劍一項,冠軍為雅典擊劍學校的老板、著名職業(yè)劍手萊昂·皮戈斯獲得。
自行車比賽共6個項目,其中5項安排在賽車場。另一項是公路賽,東道主別出心裁地把它視為馬拉松賽,路線是從雅典到馬拉松再折回到雅典,全程87公里。當時沒有特制賽車,加之道路崎嶇,車經常出現(xiàn)毛病,甚至無法騎駛。獲得冠軍的希臘人阿·康斯坦丁尼迪斯兩易車才賽完全程。其實,在賽車場進行的12小時賽,才真正稱得上"馬拉松"賽。7名參賽選手只有3人堅持到底,奧地利阿·施馬爾最后獲得了金牌。在此之前,他還在另兩項比賽中各獲取了一枚銅牌。100公里賽情況更不好,9名選手只有兩人騎完全程。法國萊·弗拉蒙不僅摘取了這個項目的桂冠,而且還顯示了良好的體育道德。比賽進行中,他發(fā)現(xiàn)身后的希臘格·科列蒂斯的車壞了,便停下來,和后者一同將車修好才繼續(xù)前騎。他的高尚風格,受到了人們的贊賞。自行車賽成就突出者是法國的保羅·馬松,他一人獨得了短距離賽2000米和10000米等3個項目的冠軍。
4月15日,歷時10天的首屆奧運會結束了。美國共獲得11枚金牌、7枚銀牌和2枚銅牌;東道主次之,金、銀、銅牌依次為10、17、19枚;德國名列第三,金牌6.5枚,銀牌5枚,銅牌2枚。德國的半枚金牌,是其網球選手弗里茨·特勞恩與英國約翰·博蘭德合作在雙打中獲得的。博蘭德不是英國代表團正式選手,而是碰巧在這里觀光的牛津大學生。他是一名網球愛好者,技癢難禁,臨時參加了比賽,不僅在雙打中獲勝,而且爭得了單打冠軍。
今日奧運會是以國家奧委會為單位參賽的,這種兩國合作的情況已不存在了。兩國合作,在獎牌統(tǒng)計中帶來了一些混亂。如這次的雙打賽,不少史料是英、德各記了1枚金牌,但也有只各記半枚的,按實際情況,后者計算方法更合理些。